这是我堂哥的自学考试大学毕业证,他可是我们家族六代以来出的第一个大学毕业生,这也算是给我们大家族增添光彩了。
我都已经60岁了,在我的记忆里,到现在全村的大学生还不超过5个人。以前村里虽然有五六个做小学老师的,但他们都是老高小毕业的。也不知道是老祖宗的风水问题,还是其他因素造成的。
说起来也怪,我们村规模不大不小,小时候村里只有二三百人,如今全村人口大概已经发展到一千多人左右,也算得上是人丁兴旺了。
因为全村处于丘陵地带,土地肥沃,水源充足,山清水秀,很适合精耕细作,自然也非常有利于人口繁衍。虽然经济发展比附近村子要好得多,可就是文人却少了些,从古至今很少出大学生,这实在是美中不足,让村里的老人都难以理解,想不明白,甚至还请了几个有名气的地理先生来帮寻找较好的风水宝地,想把老祖宗迁到别的地方去呢。
不过因为人丁兴旺了,大家觉得只要人多就好办,就算没有文人多,有武人多也不错,毕竟村里有不少人得参军入伍呢,所以后来就没人再提迁移老祖山的事了。
我堂哥说虽然是自学成才,但考这个毕业证也不容易,都是实实在在靠自己认真自学,历经四五年参加统一的闭卷考试,共十三科,每科达到60分以上才能毕业呢。
堂哥说,他83年高中毕业,那年连高考预考都没上线,白白读了三年高中,连高考正考都没资格参加,真是有些丧气。但那时,农村人不考大学根本就没出路,只能在家种田当乡巴佬。他觉得务农太辛苦,所以鼓起勇气又回母校复读,从理科改学文科,嘿,倒觉得学地理、历史比物理、化学好学多了,可是第二年高考虽然预考上线了,但正考时还是名落孙山,榜上无名,有些可惜。堂哥说,他改学文科后感觉还比较容易,所以又再参加复读一年试试,可是第三年高考得了375分,达到中专线了,因为填报志愿失利,竞争不过人家,第三年高考也落榜了。
俗话说得好,时来运转,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。第三年高考失利后,这一年正好县公安局首次面向社会招收35名公安干部,塘里无鱼虾自贵,所有高考精英都上大学了,只剩下他们这些高考落榜生互相撕杀了,谁知道后来竟然被他考中了,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,天助我也。
他说,参加工作后,大学文凭很受重视,很多大学刚毕业的工资都高一级,职务提升也很关键,所以,当时很多人都想在职期间继续深造自学函授考大学,一举两得,反正待遇基本一样,还不用交学费去学校里呆三四年呢。
堂哥说,后来他就报名参加自学考试,那时每年规定只能考四科。工作之余他就认真看书,有时晚上去听老师讲课,努力程度不亚于大学里的学生学习生活。考试方面也很严格,全国统一,闭卷考试,也有一些人作备当场被抓的,被禁考与几年的,实实在在的60分以上才能及格。
堂哥说,他要求也不高,就冲着那60分去努力,反正能过关就行。说起来也好笑,每年考试都有一科或两科不及格,甚至有一年因为工作太累,中午睡过了头无法赶考入场被挡在门外,真没面子。
他说,后来共考了五年才能过关,记得考得最低的是婚姻法60分,其他的都是七八十分左右的,总的来说,这个毕业证是真正经过努力考试得来的,来之不易。虽然后来它对升职没起什么作用,因为它是大专不是本科,如果是本科的话马上能提一级工资了,对后面提工资和职务作用也不小呢。
堂哥说,唉!不管怎样,自己也曾经努力过了,虽然从未踏入过大学的校门,未能圆上大学的梦,但是,能拿到这个大学毕业证书也算对得起老祖宗了,直到现在,村里还没出过第5个大学生呢。
但愿老祖宗保佑,让我们村经济发展更快,山水风光更美,多多添丁发财,多多出些文武双全的人才,振兴乡村,生活更美好!